找到相关内容7036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宁玛派与普贤法身之说——提交“普贤与中国文化”学术讨论会论文

    西藏人民出版社,1984年汉文版。   [②]《雪域藏区出现的新旧密法史略之美妙莲花园》第45页,多钦则旺波著,木刻版。   [③]《宁提亚西》(snying thig ya bzhi)之一《...

    尕藏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384885643.html
  • 中泰两国的佛教文化交流

    四川、广东、云南、西藏等地的著名寺院之中,堪称中泰佛教友好交流的生动见证。   1985年,泰国学者代表团应邀访问我国云南西双版纳。代表团一行参观了当地的著名寺院、佛塔和文物古迹,考察了西双版纳上座部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7312787170.html
  • 介绍印顺导师

    ,甚至跟太虚大师也不相同。而当今不管是佛教界或学术界,一般都已经公认,他的教判比较符合历史的事实。   大乘重在悲愿大行   从这样的基础上,导师看到逐渐发展出来的中国净土宗或禅宗,或者是西藏的...

    昭慧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7350687247.html
  • 《六祖坛经》文献考察之浅探

    Comparison / 杨惠南=杨惠男=Yang, Hui-nan   110. 前弘时期印度与汉地佛教之传入西藏与影响 / 林崇安=Lin Chung-An   111. 南华寺六祖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7111287814.html
  • 禅宗中国少林问禅百日峰会

    条线叫做汉传佛教的传经之路。还有一条到了西藏,叫藏传。还有一条顺着南往走传下来,叫小乘,但是越南不是小乘的佛教系统,越南的寺庙虽有小乘的,但是大部分是大乘佛教系统。现在学术界也有一种说法,除了这三个...

    王守常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6574788677.html
  • 从身体的奥秘探讨生命哲学——以禅、丹道与密为主

    意颇相似。稽之内典,凡栖心禅寂,依思维修,由心意识至解脱境,皆于《瑜伽师地论》中。复次,从有为入手,修一身瑜伽而证真如本性,则密宗胎藏界三部中之忿怒金刚、军荼利瑜伽等法尚焉。西藏密宗传承无上瑜伽之部,...无为等。据《大日如来经》密法以“菩提为因,大悲为根,方便为究竟。”道亦有积功累行,广修阴德作为助缘。   [30] 以上主要参考刘锐之《西藏密宗静坐法详释》   [31] 密宗曰“拙火”,印度瑜珈曰...

    熊琬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8322888955.html
  • 近现代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宗教研究述论

    "开路"丧仪》、《中国西藏边疆纳西人的生活与文化》、《德国东方手稿纳西手写本目录》等十几种著述。经数十年锲而不舍的努力,洛克在东巴教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,在西方学界被誉为纳西学研究之父。   ...

    张泽洪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18095391718.html
  • 石刻的圣迹——中国石窟寺巡礼

    来华还不止这两条:从尼泊尔,翻过喜马拉雅山口进入中国西藏,再达四川、青海及蒙地,又是一条。由缅甸,进入云南保山、思茅,到达昆明,再转北,由丽江沿金沙直下长江流域,也是一条。究竟谁先谁后?对于考古学而言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7542292664.html
  • 贵州佛教历史

    成立佛教流通处,其后亲赴上海购来《碛砂藏》1部贮于舍内。   云南丽江噶玛噶举派寺院普济寺活佛圣露,民国34年(1945年),应黔中平刚、拓滨诸人之请,从云南丽江来贵阳,在黔明寺传授西藏噶举派(俗称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9045892785.html
  • 佛法概要-宗萨钦哲仁波切开示

    见地变得狭小,向我们常说这是西藏式的,这是中国式的、这是印度式的,这种分类把我们的观念变得狭窄,当我们有不同的文化、不同的杯子时,就自然会产生好坏的分别心,所以学佛最重要的是“心胸广阔”。   以前在...

    宗萨钦哲仁波切

    |基础|佛教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11/08564493513.html